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两大政策,力促中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文章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 发布日期:2010-11-2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近期,“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政策信号首次得到明确;而早在2009年11月25日,温总理提出,中国“2020年前,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单位GDP碳排放强度40%到45%”。这两大政策,宣告中国碳交易即将告别过去自愿减排为主的时期,正式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正式启动。

中国曾经缺乏碳交易需求

“形成规模化的碳市场有三个基本条件:科学性、稀缺性和流动性。基于这个观点,自愿减排不可能有大规模发展,因为它虽然满足了科学性,但不满足稀缺性和流动性。”北京环交所总经理梅德文表示。

长期以来,虽然中国在CDM市场充当了重要角色,但由于CDM只是全球碳交易市场中极小的一部分,中国实际上是缺乏碳交易需求的。《京都议定书》即将于2012年到期,而CDM作为《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京都议定书》到期,也意味着CDM机制到期。CDM机制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整个CDM行业都更加谨慎,投资方谨慎投资,买方谨慎出手,最终也导致了CDM注册项目的减少。而中国的碳交易项目绝大部分都集中于CDM方面,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碳交易的热度。

其实,之前中国的碳交易之所以清淡,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制规定减排义务,碳交易还停留在自愿交易阶段,规模极小。中国国内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没有必要购买碳指标,国内已经达成的碳交易,其买主大多来自国外。反观发达国家,由于对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有严格控制,企业和机构对碳排放权都有着很大需求。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9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配额市场的二氧化碳交易总量就达到73亿吨,市值达1200多亿美元。而且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交易值即将上升至1500亿美元,与全球石油市场交易值持平。[NextPage]

中国碳交易的新起步

来自荷兰的国际碳买家——中国碳基金(荷兰)认为,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碳交易需求越来越大。具体到中国,由于政府强制性指令的发布,刺激了碳交易需求的急剧增加,中国的碳交易可谓是迈上了一个完全为之一新的台阶,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都将会持续有动力的发展下去。

首先,“2020年前,中国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单位GDP碳排放强度40%到45%”这一目标,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一个绝好契机。中国碳基金(荷兰)指出,全球碳交易市场99%是强制碳市场,只有1%不到是自愿碳市场。单位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减排目标,对于中国的特定行业和企业来说,就相当于减排任务的出现,中国碳排放的稀缺性已经出现,势必促进碳交易需求的激增。有需求就有发展,因此,这一事件已经成为中国碳交易发展的风向标。

其次,在10月2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包含着引人注目的一段表述是“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一向被中国政府有意回避的“碳交易”,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给出了明确的实施时间。

最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减排短期效果突出,但最终反而会使减排成本更高,之前中国部分地区为达到减排目标拉闸限电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说40%~45%的单位强度减排是一个目标,建立碳交易市场则表明中国政府不会采取单一的行政手段(如碳税),而倾向于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实现这个减排目标。因此,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势必要引入市场机制,完善碳交易系统。而且在效果比较上,国际也普遍认为是碳交易优于碳税。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时透露,中国将在5年内在部分行业和地区试点推出碳排放交易,这不啻是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一个发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