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信息 |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文章来源:www.ce.cn | 发布日期:2025-01-24 | 作者: | 点击次数: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1月23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从储能时长看,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装机占比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个百分点,2至4小时项目装机占比71.2%,不足2小时项目装机占比13.4%。 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同时,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国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发布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和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持续推进智能电网重大专项和储能相关重点研发计划,不断健全标准体系,有力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应用。30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投产,推动国产化大容量空气压缩机、透平装备的研发应用,带动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落地,进一步深化大型钠离子储能电站应用探索。多地建成构网型储能项目,有效提升新型储能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边广琦表示,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调节性作用,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服务“双碳”战略实施,已成为社会共识。同时,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全方位带动产业创新、扩大内需、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 数据显示,新型储能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广泛,“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近两千亿元,促进打造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绿色新“引擎”。 边广琦介绍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能源局将认真总结前阶段新型储能发展经验,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发展蓝图;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进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